专家问诊自主招生 恐异化为“高考的平方”
时间:2014年12月13日 来源: 作者: 根据综合性大学对人才选拔的不同需求,现有的自主招生联考形式和试题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,更加突出对学生视野、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以及对学生未来学习潜能的考查。
【自招拥护派】
北大上海招生组负责人林纯镇教授:自招联考重在考察学生潜能
根据综合性大学对人才选拔的不同需求,现有的自主招生联考形式和试题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,更加突出对学生视野、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以及对学生未来学习潜能的考查。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应更多招收那些视野开阔、具有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能力、社会责任感强烈的优秀学生。
而这些,并非应试训练突击能够得到。引导中学阶段素质教育,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,仅靠大学一张试卷显然 “势单力薄”。
复旦大学校长助理、招办负责人丁光宏:“高考后面试录取”暂难推行
我们也曾考虑过“高考后面试录取”方案,即将高考转变为“学业水平考试”,以高考成绩作为报考大学的笔试成绩,学校可以根据高考成绩设定一个分数线,并确定高考成绩在获得本校自主招生面试资格时的权重。但不可否认,这一思路也有其“不现实”因素。首先是时间因素。高考成绩公布在每年8月,各高校新生开学在9月,短短一个月甚至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内,高校自主选拔和录取流程走不完。其次是人员组织因素。一方面,各地考生要赶到上海或临近考点,参加面试等选拔环节;另一方面,高校要在暑假内组织大批专家 “考官”,在上海或赴几个地区的中心城市进行面试。一所理工类大学的招办主任坦言,对于多数高校,其成本不堪承受。